“灵动岛”的争议与启示:什么样的创新能打动用户?

文章/互联网 · 阅读 1562 · 点赞 1

灵动岛给用户带来与 iPhone 交互的全新方式,模糊了硬件和软件的界限,实时变化显示重要的提醒、通知和活动。随着灵动岛的推出,原深感摄像头经过重新设计,以缩小占用的显示空间。在不影响屏幕内容显示的前提下,灵动岛保持活跃状态,让用户仅需长按即可使用控制选项。地图、音乐 App 或计时器等保持后台运行的活动始终可见并可交互。此外,灵动岛还适用于 iOS 16 中通过“实时活动”提供信息(如比赛得分和拼车信息)的第三方 App。灵动岛模糊了硬件和软件的界限,可灵活展开为各种形状,以便清晰呈现重要操作,如面容 ID 验证。

iPhone 14 Pro 的“灵动岛”设计描述:

灵动岛是苹果为了弥补药丸屏的缺陷而设计出来的一个UI交互,刘海屏本身是一个屏幕的设计缺陷,但苹果在新品中将其调整成一个药丸的区域,将通知、交互、卡片、弹窗等一系列交互功能集中于此,灵动变化形态,这就是“灵动岛”的交互模式。

这个交互设计将药丸屏的缺陷变成了亮点,给用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以至于发布会之后,灵动岛上了热搜,朋友圈也被刷屏。

灵动岛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想为之买单与尝鲜。9月9日当晚iPhone 14系列预售太火爆而导致苹果官网和其他渠道几乎全线崩溃,从不少消费者购买iPhone14系列的理由来看,许多消费者认为‘灵动岛’的创新感觉好玩有趣,想体验一下。

灵动岛给了厂商们哪些突围启示?

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创新,什么的创新能打动消费者。一直是许多厂商在思考的问题。

我们的厂商往往会关注很多宏大的主题又或者说现存的痛点,比如续航、影像升级等等,包括一直关注在某些核心指标能力上——比如跑分要压过友商一头,但却忽略了有趣、好玩、有未来感的创新才是消费者的需求。

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在手机性能层面,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明显痛点了。

在智能手机发展的成熟阶段,消费者关注的不仅是现存的痛点,而更多需要有点不一样的东西——比如说那些没有见过、没有想到过的小创意,这些小创意,可以是有趣的、轻松的、好玩的,让人们变得愉悦的、无用的小创新。

灵动岛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无用的微创新,但因为足够有趣且在预料之外,因此形成了辨识度与冲击力。

从它引发的关注来看,这是此前业内没有预估到的,但可能却在苹果的意料之中,恰如乔布斯说的那句:“消费者其实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,直到你展示给他们为止。”

这句话的另一层的意思其实是,那些肉眼可见的升级,其实并不是最打动用户的,打动用户的东西,往往在用户的认知范围之外。

你拿出了用户没见过的东西,这个东西还有点小趣味,你就有可能打动他们,这可能是苹果灵动岛给到厂商的启示。

这些年包括苹果在内的大厂们一直在修修补补的挤牙膏,消费者的内心,其实一直在等待新的玩法与交互创新,但其实灵动岛这种微创新是迎合了消费者的内心期待——

虽然说,过去安卓厂商为了掩盖屏幕瑕疵,一直一根筋的围绕图标显示做遮挡美化,但却没有进化到场景的交互创新层面。

灵动岛就是一种场景设计创新,它切换到某一场景之后,它的动画效果会适配这一场景的显示模式与范围,比如说切换到音乐场景之后,其灵动岛的动态的展示框会放大显示,完全喧宾夺主。

当然,这种创新其实在技术层面并不复杂,但它给过去枯燥的、静态的美化带来了一点小趣味。

而这种小趣味有那么重要吗?也谈不上,它好像是一个无用的创新,但恰恰是这个无用的创新,偏偏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,可能就能改变消费者的购机诉求。

从今天的市场竞争来看,由于小米OV等国产厂商并不掌控着芯片等层面的硬实力,所以尤为关注自己所缺失的东西。

但其实,竞争有时候并不仅仅是围绕着性能层面的线性升级,竞争还可以是聚焦到一个对手没有注意到的单点,将其探索的更深一点,更远一点,将其设计的更好玩一点,甚至这种好玩可以是无用的。

这种启示或许可以用大卫伊格曼在《创新者的4种思维特征》中的一句话概括:

在无法得知用户是否需要这些发明创造,或他们是否接受这些创新时,与其停留在一定范围内探索,浅尝辄止,更好的方式是在距离原点远近适当的范围之间,产生一系列不同的想法与创意。

因此,从灵动岛引发的追捧的这个角度来看,在手机的创意突围层面,国产手机厂商还有机会,关键是,你是否能充分展开你的创新想象力,做出用户从未见过、但却有尝鲜冲动的趣味化功能亮点,在一个不起眼的单点进行纵深突破,可能也是另一条突围路径。